- 读音:shā ㄕㄚ
- 繁体字:裟
- 裟部首:衣
- 总笔画:13画
- 部外画:7画
- 字结构:上下结构
- 裟五笔:IITE
- 裟仓颉:EHYHV
- 裟郑码:VKSR
- 裟电码:5945
- 裟四角:39732
- 区位码:8436
- 造字法:形声
- 康熙笔画:13画
- 裟五行:金
- 规范汉字编号:5571
- UniCode:U+88DF
- 康熙字典裟的解释
- 裟的笔顺:丶丶一丨ノ丶ノ丶一ノフノ丶
基本字义
裟
shā ㄕㄚˉ
◎〔袈裟〕见“袈”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下平九麻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鯊 | 所加 | 生 | 麻二開 | 平聲 | 麻 | 開口二等 | 假 | 麻 | suɑ | sra/sha |
详细字义
◎裟shā
——如“袈裟”(jiāshā):和尚披在外面的一种法衣
方言集汇
粤语:saa1
客家话:[海陆丰腔]sa1[陆丰腔]sa1[台湾四县腔]sa1[客语拼音字汇]sa1[宝安腔]sa1[客英字典]sa1[梅县腔]sa1
English
a cassock or robe of a mon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