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读音:qú ㄑㄩˊ
- 繁体字:絇
- 异体字:句
- 絇部首:糹
- 总笔画:11画
- 部外画:5画
- 字结构:左右结构
- 絇五笔:XQKG
- 絇仓颉:VFPR
- 絇郑码:ZRJ
- 絇四角:27920
- 康熙笔画:11画
- 絇五行:火
- UniCode:U+7D47
- 康熙字典絇的解释
- 絇的笔顺:フフ丶丶丶丶ノフ丨フ一
基本字义
絇
qú ㄑㄩˊ
1、古时鞋上的装饰物。
2、用布麻丝缕搓成绳索。
3、网罟的别称。
4、古代量词,丝五两为一絇。
5、姓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上平十虞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衢 | 其俱 | 羣 | 虞 | 平聲 | 虞 | 合口三等 | 遇 | 虞 | gʰĭu | gyo/giu |
廣韻目次:去十遇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屨 | 九遇 | 見 | 虞 | 去聲 | 遇 | 合口三等 | 遇 | 虞 | kĭu | kyoh/kiuh |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三】【糸部】絇
纑繩絇也。从糸句聲。讀若鳩。其俱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纑繩絇也。纑者,布縷也。繩者,索也。絇,糾合之謂。以讀若鳩知之。謂若纑若繩之合少爲多皆是也。廣韵。絇,九遇切。絲絇也。唐會眞記崔氏書曰。奉寄采絲一絇。元稹詩曰。棼絲不成絇。正讀九遇切。是唐人多用此語。若屨絇,禮經及禮記皆作絇。周禮作句。鄭云。箸舄屨之頭以爲行戒。句當爲絇。聲之誤也。玉裁按許不言屨飾。但言纑繩絇。許意屨絇字當從周禮作句爲正。取拘止之意。从糸。句聲。讀若鳩。古音在四部。今其俱切。
方言集汇
粤语:keoi4
客家话:[台湾四县腔]gi1ki1[客英字典]gi1ki1[海陆丰腔]gi1ki1[梅县腔]ki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