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读音:pī ㄆㄧ
- 读音:pí ㄆㄧˊ
- 读音:bǐ ㄅㄧˇ
- 简体字:纰
- 异体字:毞 粃 纰
- 紕部首:糹
- 总笔画:10画
- 部外画:4画
- 字结构:左右结构
- 紕五笔:XXXN
- 紕仓颉:VFPP
- 紕郑码:ZRRR
- 紕电码:8973
- 紕四角:22910
- 康熙笔画:10画
- 紕五行:水
- UniCode:U+7D15
- 康熙字典紕的解释
- 紕的笔顺:フフ丶丶丶丶一フノフ
基本字义
紕
pī ㄆㄧˉ
◎布帛絲縷等破壞散開:線紕了。把這一團毛線紕開。
其他字义
紕
pí ㄆㄧˊ
1、在衣冠或旗幟上鑲邊:“素絲紕之”。
2、所鑲的邊緣:“縞冠素紕”。
其他字义
紕
bǐ ㄅㄧˇ
◎古代中國西北少數民族所織的獸毛布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上平五支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陴 | 符支 | 並 | 支A開 | 平聲 | 支 | 開口三等 | 止 | 支A | bʰĭe | bje/bie |
廣韻目次:上平六脂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紕 | 匹夷 | 滂 | 脂A開 | 平聲 | 支 | 開口三等 | 止 | 脂A | pʰi | phjii/phi |
廣韻目次:上六止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齒 | 昌里 | 昌 | 之 | 上聲 | 紙 | 開口三等 | 止 | 之 | tɕʰĭə | chjix/tciio |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三】【糸部】紕
氐人𦇧也。讀若《禹貢》玭珠。从糸比聲。卑履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氐人𦇧也。氐人所織毛布也。周書伊尹爲四方獻令。正西以紕罽爲獻。後漢西南夷傳。冄駹夷能作毞毲。毞卽紕也。華陽國志同。禮記用紕爲紕繆字。从糸。毛似糸。故从糸。比聲。讀若禹貢玭珠。卑履切。十五部。亦平聲。玭珠見玉部注。
方言集汇
粤语:pei1pei4
客家话:[台湾四县腔]pi1bi3[客英字典]pi1pi2[海陆丰腔]pi1bi3[宝安腔]pi1bi3[梅县腔]pi1[客语拼音字汇]pi1
English
spoiled silk; hem of dres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