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读音:bì ㄅㄧˋ
- 繁体字:箅
- 箅部首:竹
- 总笔画:14画
- 部外画:8画
- 字结构:上中下结构
- 箅五笔:TLGJ
- 箅仓颉:HWML
- 箅郑码:MKAN
- 箅四角:88221
- 区位码:8375
- 造字法:形声
- 康熙笔画:14画
- 箅五行:木
- 规范汉字编号:5746
- UniCode:U+7B85
- 康熙字典箅的解释
- 箅的笔顺:ノ一丶ノ一丶丨フ一丨一一ノ丨
基本字义
箅
bì ㄅㄧˋ
◎〔箅子〕有空隙而能起间隔作用的片状器具,如“竹箅箅”、“纱箅箅”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去十二霽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閉 | 博計 | 幫 | 齊開 | 去聲 | 霽 | 開口四等 | 蟹 | 齊 | piei | peh/pey |
详细字义
◎箅bì
〈名〉
蒸锅中的竹屉。后指有空隙而能起间隔作用的器具 [bamboo steamer]
箅,所以蔽甑底者也。从竹,畀声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甑以蒸饭,底有七穿以竹席蔽之。
敝箅不能救盐池之碱,阿胶不能止 黄河之浊。—— 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赋》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五】【竹部】箅
蔽也,所以蔽甑底。从竹𢌿聲。必至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蔽也。此戸護也,門聞也之例。所㠯蔽甑底。甑者,蒸飯之器。底有七穿。必以竹席蔽之米乃不漏。雷公炮炙論云。常用之甑中箅能淡鹽味。煑昆布用弊箅。哀江南賦曰。敝箅不能救鹽池之鹹。从竹。畀聲。必至切。十五部。按廣韵博計切。
方言集汇
粤语:bai3bei2bei3
客家话:[海陆丰腔]bi5[东莞腔]bi5[台湾四县腔]bi5[客英字典]bi5[宝安腔]bi5[梅县腔]bi5[客语拼音字汇]bi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