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读音:qín ㄑㄧㄣˊ
- 繁体字:禽
- 异体字:擒
- 禽部首:人
- 总笔画:12画
- 部外画:10画
- 字结构:上下结构
- 禽五笔:WYBC
- 禽仓颉:OYUB
- 禽郑码:ODLZ
- 禽电码:4419
- 禽四角:80227
- 区位码:3961
- 造字法:象形
- 康熙笔画:13画
- 禽五行:金
- 规范汉字编号:2711
- UniCode:U+79BD
- 康熙字典禽的解释
- 禽的笔顺:ノ丶丶一ノ丶フ丨丨フフ丶
基本字义
禽
qín ㄑㄧㄣˊ
1、鸟、兽的总称:五禽戏。
2、特指鸟类:家禽。飞禽走兽。
3、古通“擒”:“不禽二毛。”
4、姓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下平二十一侵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琴 | 巨金 | 羣 | 侵B | 平聲 | 侵 | 開口三等 | 深 | 侵B | gʰĭĕm | gim/gym |
词性变化
◎禽qín
〈动〉
(1)捕获鸟兽 [hunt]
之日狩,允禽。——《甲骨文合集》
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
(2)又如:禽色(田猎与女色);禽荒(沈迷于田猎)
(3)通“擒”。捕捉 [capture;seize]
外仆髡屯禽之以献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一时收禽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将军禽操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(4)又如:禽囚(被擒获的俘虏);禽夷(擒灭);禽制(捉拿制伏);禽殄(擒获歼灭);禽俘(擒获);禽疾(指需要迅速擒拿的人);禽剪(擒灭);禽虏(擒捉敌人)
(5)战胜 [defeat]
虞、 虢共守之,晋不能禽也。——《新序》
详细字义
◎禽qín
〈名〉
(1)(象形。本义:走兽总名)
(2)同本义 [beasts]
禽,走兽总名。——《说文》
禽者何?鸟兽之总名——《白虎通》
命主祠祭禽于四方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。疏:“兽之通名也。”
傅翼戴角,分牙布爪,仰飞俯走,谓之禽兽。——《列子·黄帝》
六禽。——《周礼·庖人》。注:“宜为羔豚、犊、麝、雉、鴈。凡鸟兽未孕曰禽。”
终日而不获一禽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
吾有一术,名五禽之戏。一曰虎,二曰鹿,三曰熊,四曰猿,五曰鸟。——《三国志·华陀传》
虎亦诸禽之雄也。——汉·王充《论衡·遭虎》
(3)鸟类的总称 [birds]
二足而羽谓之禽。——《尔雅》
六禽。——《周礼·庖人》。司农注:“鴈、鹑、鷃、雉、鸠、鸽也。”
田有禽虞。——《易·师》
执禽者左首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。疏:“鸟也。”
越禽不恋 燕。—— 李白《左风五十九首》
(4)又如:鸣禽;禽言(鸟语。指鸟类啼鸣);禽语(鸟语;鸟鸣);禽卵(鸟卵);禽戏(禽鸟嬉戏);家禽
(5)鸟兽总称 [birds and beasts]。如:禽门(鸟兽的境界); 禽畜(禽兽牲畜);禽猎(当作鸟兽一样猎取);禽犊(指鸟兽疼爱幼仔,比喻父母溺爱子女)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四】【禸部】禽
走獸緫名。从厹,象形,今聲。禽、离、兕頭相似。巨今切〖注〗𢄕,古文。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走獸總名。釋鳥曰。二足而羽謂之禽。四足而毛謂之獸。許不同者,其字从厹。厹爲獸迹。鳥迹不云厹也。然則倉頡造字之本意謂四足而走者明矣。以名毛屬者名羽屬。此乃偁謂之轉移叚借。及其久也,遂爲羽屬之定名矣。爾雅自其轉移者言之。許指造字之本言之。凡經典禽字,有謂毛屬者。有謂羽屬者。有兼舉者。故白虎通曰。禽者何。鳥獸之總名。从厹。象形。厹以像其足迹。凶以像其首。今聲。巨今切。七部。禽离兕頭相佀。此猶魚尾同燕尾,能足同鹿足之意也。
方言集汇
粤语:kam4
客家话:[宝安腔]kim2[台湾四县腔]kim2[梅县腔]kim2[海陆丰腔]kim2[客语拼音字汇]kim2[陆丰腔]kim3[客英字典]kim2[沙头角腔]kim2[东莞腔]kim2
English
birds, fowl; surname;; captu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