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读音:shì ㄕˋ
- 繁体字:澨
- 澨部首:氵
- 总笔画:16画
- 部外画:13画
- 字结构:左右结构
- 澨五笔:ITAW
- 澨仓颉:EHMO
- 澨郑码:VMOO
- 澨电码:3431
- 澨四角:38118
- 康熙笔画:17画
- 澨五行:火
- UniCode:U+6FA8
- 康熙字典澨的解释
- 澨的笔顺:丶丶一ノ一丶ノ一丶一丨ノ丶ノ丶一
基本字义
澨
shì ㄕˋ
1、堤岸。
2、〔澨水〕古河名。
3、水边地,涯岸:“夕济兮西澨。”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去十三祭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逝 | 時制 | 常 | 祭A開 | 去聲 | 霽 | 開口三等 | 祭A | 蟹 | zjed/zjey | ʑĭɛi |
详细字义
◎澨shì
〈名〉
(1)水名 [Shi River]。在湖北省境
过三澨,至于 大别。——《书·禹贡》。左传:“句澨、雍澨、薳澨,其地在今湖北襄阳府宜城县北。”
(2)水边 [waterside]
澨,埤增水边土人所止者也。从水,筮者。——《说文》
则决睢澨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十五年》。注:“水涯也。”
夕济兮西澨。——《楚辞·湘夫人》
方舆之内,山陬海澨,丽土之毛,足以活人者多矣。——明·徐光启《甘薯疏序》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澨
埤增水邊土。人所止者。从水筮聲。《夏書》曰:“過三澨。”時制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埤增水邊土,人所止者。土部曰:埤,增也。增,益也。酈善長曰:左傳文十六年:楚軍次於句澨。定四年:左司馬戌敗吳師於雍澨。昭二十三年:司馬薳越縊於薳澨。服䖍或謂之邑,又謂之地。京相璠,杜預亦云:水際及邊地名也。今南陽淯陽二縣之閒淯水之濱,有南澨北澨矣。从水筮聲。筮水篆作𥷂。時制切。十五部。《夏書》曰:“過三澨。”禹貢文。水經曰:三澨地在南郡邔縣北沱。酈注云:地說曰:沔水東行過三澨,合流觸大别山阪。故馬融,鄭玄,王肅,孔安國等咸以爲三澨水名也。惟許愼說異。按水經釋爲地,與許合。水經者,或謂桑欽所作。然則許正用孔氏古文尚書說也。
方言集汇
粤语:sai6
客家话:[台湾四县腔]sii5ci5[客英字典]chi5[海陆丰腔]shi6chi6[梅县腔]chii5chi5
English
shore; river in Hube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