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读音:zhěng ㄓㄥˇ
- 读音:chéng ㄔㄥˊ
- 繁体字:撜
- 异体字:拯
- 撜部首:扌
- 总笔画:15画
- 部外画:12画
- 字结构:左右结构
- 撜五笔:RWGU
- 撜仓颉:QNOT
- 撜郑码:DXJU
- 撜四角:52018
- 康熙笔画:16画
- 撜五行:金
- UniCode:U+649C
- 康熙字典撜的解释
- 撜的笔顺:一丨一フ丶ノノ丶一丨フ一丶ノ一
基本字义
撜
zhěng ㄓㄥˇ
◎古同“拯”,拯救。
其他字义
撜
chéng ㄔㄥˊ
◎接触:“岂比俎豆古,不为手所撜。”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上四十二拯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拯 | 無 | 章 | 蒸 | 上聲 | 迥 | 開口三等 | 蒸 | 曾 | cjingx/tjonk | tɕĭəŋ |
说文解字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拯或从登。拯各本作抍。今正。丞聲,登聲皆六部也。𦫵聲亦六部。而此篆古从丞,从登,不从𦫵者,丞登皆有上進之意。形聲中有會意。經典登作𦫵皆叚借字。𦫵之本義實於上舉無涉。
方言集汇
粤语:caang4cing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