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读音:tì ㄊㄧˋ
- 繁体字:惕
- 异体字:悐 惖
- 惕部首:忄
- 总笔画:11画
- 部外画:8画
- 字结构:左右结构
- 惕五笔:NJQR
- 惕仓颉:PAPH
- 惕郑码:UKRO
- 惕电码:1912
- 惕四角:96027
- 区位码:4472
- 造字法:形声
- 康熙笔画:12画
- 惕五行:火
- 规范汉字编号:2443
- UniCode:U+60D5
- 康熙字典惕的解释
- 惕的笔顺:丶丶丨丨フ一一ノフノノ
基本字义
惕
tì ㄊㄧˋ
1、戒惧,小心谨慎:警惕。惕惧。惕惕。惕厉(心怀戒惧。亦作“惕砺”)。
2、疾速:“一日惕,一日留”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入二十三錫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逖 | 他歷 | 透 | 錫開 | 入聲 | 錫 | 開口四等 | 梗 | 青 | dʰiei | thek |
词性变化
◎惕Tì
〈名〉
姓
详细字义
◎惕tì
〈动〉
(1)(形声。从心,易声。本义:害怕,放心不下)
(2)同本义 [be on the alert against]
惕,惧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惕,敬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夕惕若厉。——《易·乾》。郑注:“惧也。”
岂不使诸侯之心惕惕焉。——《国语·楚语》。注:“惧也。”
无日不惕,岂敢忘职?——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二年》
行人皆怵惕。——李白《古风五十九首》
愧惕惭惧。——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(3)又如:惕息(忧心戒惧,不敢喘息。形容恐惧到了极点);惕惕(忧心戒惧;忧劳);惕 虑(戒慎谋虑);惕心(心有所惧)
(4)忧伤 [distress;sad]
血去惕出。——《易·小畜》。虞注:“忧也。”
抱拙终身,以死谁惕。——柳宗元《乞巧文》
(5)又如:惕然(忧虑的样子);惕想(忧思)
英汉互译
watchful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】【心部】惕
敬也。从心易聲。悐,或从狄。他歴切〖注〗惖,古文。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敬也。从心。易聲。他歷切。十六部。
方言集汇
粤语:tik1
客家话:[海陆丰腔]tit7[梅县腔]tit7[宝安腔]tit7[客英字典]tit7[台湾四县腔]tit7[客语拼音字汇]tid5
English
be cautious, careful, ale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