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新华字典 > 刂部首的字 > 剥的解释、读音、组词
剥的意思
读音:bāo ㄅㄠ
读音: ㄅㄛ
繁体字:
异体字:剝 礡
剥部首:
总笔画:10画
部外画:8画
字结构:左右结构
剥五笔:VIJH
剥仓颉:NELN
剥郑码:XBKK
剥电码:0475
剥四角:12900
区位码:1694
造字法:会意
康熙笔画:10画
剥五行:
规范汉字编号:2129
UniCode:U+5265
康熙字典剥的解释
剥的笔顺:フ一一丨丶一ノ丶丨丨

基本字义

bāo ㄅㄠˉ

◎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:剥皮。剥花生。

其他字义

bō ㄅㄛˉ

◎义同(一),用于复合词:剥夺。剥削(xuē)。剥落。剥蚀。生吞活剥。

宋本廣韻

廣韻目次:入四覺

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
北角入聲開口二等pɔkpruk/peok

详细字义

bāo

〈动〉

(1)[口]∶去掉物的外皮或壳(多用于口语)[shell;skin;peel;peel off]

或剥或烹。——《诗·楚茨》

(2)又如:剥花生;剥碗豆;剥牛皮;剥葱皮

(3)另见 bō

其他字义

〈动〉

(1)(会意。从刀,从录,“录”又兼作声符。“录”,《说文》:“刻割也。”本义:削;剥离;剥脱,即去掉物体表面上的东西)

(2)同本义 [pare cut apart]

剥,裂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剥,离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或剥或亨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

然不剥脱,不砥厉,则不可以断绳。——《荀子·强国》。注:“剥脱,谓刮去其生涩。”

冬日至,令剥阴木而水之。——《周礼·秋官》。注:“刊、剥互言耳,皆谓斫去次地之皮。”

溪头卧剥莲蓬。——宋·辛弃疾《清平乐·村居》

(3)又如:剥除(削去);剥割(割削);剥制(剥取或削除外皮,加工制作);剥皮(剥去外皮)

(4)割裂 [divide;sever;cut apart]

是剥是菹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信南山》

(5)脱落 [fall off]

实熟则剥。——《庄子》

汉隶岁久,风雨剥蚀,故其字无复锋芒。——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

(6)又如:剥落(剥损脱落;落地,没有选上);剥缺(剥落残缺);剥坏(剥落损坏)

(7)强制除去 [denude]

裸剥士女。——房玄龄《晋书》

(8)又如:剥庐(剥夺他人荫庇之所;穷困的居所);剥放(斥退)

(9)盘剥;掠夺 [exploit;rob]

故为吏牧民者竞相剥削。——《梁书·贺琛传》

患在于剥夺之不已。——元稹《钱货议状》

(10)又如:剥害(盘剥伤害);剥褫(革除;褫夺)

(11)罢免,革除 [recall]。如:剥坐(革职治罪);剥辱(谓革职之辱)

(12)伤害 [injure]

剥丧元良。——《书·泰誓中》

(13)又如:剥丧(伤亡);剥戮(伤害杀戮);剥丧(伤亡;丧乱)

(14)衰微;减少 [decay]。如:剥极(时运不利或事物衰败到了极点)

(15)另见 bāo;pū

英汉互译

shell、peel、shin

说文解字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【卷四】【刀部】剝

裂也。从刀从录。录,刻割也。录亦聲。𠚩,剥或从卜。北角切
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
裂也。衣部曰。裂,繒餘也。謂?破也。夏小正。二月剝鱓。以爲𡔷也。八月剝瓜。畜瓜之時也。剝棗。剝也者,取也。栗零。零也者,降也。零而後取之。故不言剝也。按剝鱓者,謂殘其皮。剝瓜棗者,謂殘其實。其用一也。皮部曰。剝取獸革。與剝鱓合。孔子易傳曰。致飾。然後通則盡矣。故受之以剝。剝者,剝也。物不可以終盡。剝竆上反下。故受之以復也。按此是剝訓盡。裂則將盡矣。豳風假剝爲攴。八月剝棗。毛曰。剝,擊也。音義云。普⺊反。故知剝同攴也。小正傳云取。毛傳云擊。此後人訓詁必密於前人也。从刀彔。彔,刻也。說從彔之意。彔下云。刻木彔彔也。破裂之意。彔亦聲。北角切。三部。一曰剝,割也。此別一義。與上義相通。按此篆解說,合二徐本及尚書泰誓正義宋刻本參定。

方言集汇

粤语:bok1mok1

客家话:[台湾四县腔]bok7[客英字典]bok7[海陆丰腔]bok7

潮州话:bag4(pak)

English

pe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