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读音:zǔ ㄗㄨˇ
- 繁体字:俎
- 异体字:且 爼
- 俎部首:人
- 总笔画:9画
- 部外画:7画
- 字结构:左右结构
- 俎五笔:WWEG
- 俎仓颉:OOBM
- 俎郑码:ODOL
- 俎电码:0194
- 俎四角:87812
- 区位码:5762
- 造字法:会意
- 康熙笔画:9画
- 俎五行:金
- 规范汉字编号:4274
- UniCode:U+4FCE
- 康熙字典俎的解释
- 俎的笔顺:ノ丶ノ丶丨フ一一一
基本字义
俎
zǔ ㄗㄨˇ
1、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:俎豆(a.“俎”和“豆”,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;b.祭祀,崇奉)。
2、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:刀俎(刀和砧板)。
3、姓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上八語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
阻 | 側吕 | 莊 | 魚 | 上聲 | 語 | 開口三等 | 魚 | 遇 | criox/trvv |
详细字义
◎俎zǔ
〈名〉
(1)(指事兼形声。小篆字形。《说文》“从半肉在且上。”且,祭祀所用的礼器。本义: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,常陈设牛羊肉)
(2)同本义 [a sacrificial utensil]
为俎孔硕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
鸟兽之肉,不登于俎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
祭操俎。——《山海经·海外西经》
俎豆之事。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庖人虽不治疱,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。——《庄子·逍遥游》
(3)又如:俎几(俎形如几,故称。古代祭祀、燕飨时所用的礼器);俎拒(俎足中央的横木);俎味(祭祀用食品)
(4)古代割肉用的砧板。多木制,也有青铜铸的,大方形,两端有足 [a chopping block]
如今人方为刀俎,我为鱼肉。(俎,切肉的砧板。)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四】【且部】俎
禮俎也。从半肉在且上。側呂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禮俎也。謂禮經之俎也。从半肉在且上。仌爲半肉字。如酋谷有半水字。會意字也。魯頌傳曰。大房,半體之俎也。按半體之俎者,少牢禮上利𦫵羊載右胖,下利𦫵豕右胖載於俎是也。故曰禮俎。半部曰。胖,半體肉也。側吕切。五部。
方言集汇
粤语:zo2
客家话:[客语拼音字汇]zu3[宝安腔]zu3[客英字典]zih3cih1[海陆丰腔]zu3cu3[台湾四县腔]zu3cu3
潮州话:之窝2(左)
English
chopping board or block; pain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