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读音:yǐn ㄧㄣˇ
- 读音:yī ㄧ
- 异体字:200A3
- 㐆部首:丿
- 总笔画:6画
- 部外画:5画
- 字结构:单体结构
- 㐆五笔:RVNV
- 㐆仓颉:HSMS
- 㐆郑码:PDXY
- 㐆四角:20227
- 康熙笔画:25画
- UniCode:U+3406
- 康熙字典㐆的解释
- 㐆的笔顺:ノノフ一一フ
基本字义
齸
yì ㄧˋ
1、麋鹿反芻。
2、麋鹿的胃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入五質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逸 | 夷質 | 以 | 質A | 入聲 | 質 | 開口三等 | 眞A | 臻 | jit | jĭĕt |
廣韻目次:入二十二昔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益 | 伊昔 | 影 | 昔開 | 入聲 | 陌 | 開口三等 | 清 | 梗 | qjek/iek | ʔĭɛk |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二】【齒部】齸
鹿麋粻。从齒益聲。伊昔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鹿麋粻。釋獸曰:麋鹿曰齸。釋文云:字或作嗌。按嗌,咽也。咽,喉也。郭云:䶗食之所在因名之。是也。然則齛與齝同,言其自喉出復嚼,故字从齒。嗌嗉嗛則皆自其藏食之處言之,字衹从口。口嗌或作齸者,葢亦謂出嚼之也。从齒益聲。伊昔切。十六部。
方言集汇
客家话:[海陆丰腔]rit7[客英字典]jit7[台湾四县腔]jit7[梅县腔]jit7